登錄
微信登錄
打開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
掃描成功
請勿刷新本頁面,按手機提示操作
中科曙光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您轉賬匯款,謹防詐騙
您的微信還未注冊
中科曙光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您轉賬匯款,謹防詐騙
您可以同時關注中科曙光微信公眾號
使用微信掃一掃即可登錄! 查閱資料更方便、 快捷!
您已經注冊賬號和
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5年1月
服務熱線:400-810-0466
發布時間: 2013-02-13
2012年12月9日,由《人民日報》社、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論壇在北京舉行,歷總受邀參加本屆經濟論壇,并作為唯一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代表,與政府、實體企業、資本市場領域高層人士進行現場高端對話。
本屆論壇以“實體經濟的回歸和轉型”為主題,從2001年至今,“中國經濟論壇”已連續成功舉辦了11屆。論壇自創辦以來堅持圍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聚焦經濟熱點、匯集各方觀點、共謀發展思路,形成了媒體牽頭、社會支持、共話經濟、促進發展的良好效益。
(中國經濟論壇現場)
此次論壇是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后,首個由國家部委指導、國家部委相關部門和黨報刊聯合主辦,以討論中國經濟發展走向為主題的高級別論壇。論壇除了受到國內外諸多實體企業的關注,更是得到了國務院國資委、全國政協等政府機構的大力支持。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全國政協經濟委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全國政協經濟委副主任張國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魏建國等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并發言。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發言中表示,在新形勢新要求下,發展實體經濟不僅需要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集中度,做好產業鏈整合,同時更要加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尤其要加強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改變高端材料、關鍵設備的重要部件、核心元器件等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通過十八大報告,我們能夠看到國家在這方面的決心是很堅定的,這對下一步提升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提供了諸多保障。
(歷總在高端對話現場)
歷總作為現場嘉賓中唯一一位從事高新技術的領導,從科技創新的角度發表了若干真知灼見。歷總談到,中國的實體產業經過30年的發展,出現了很多大企業,但大多數的企在從事著產業鏈的低端工作,并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從而導致中國的強企業非常少。“中國若想從大國走向強國,產業鏈垂直整合是必然趨勢,而實現產業鏈垂直整合的首要砝碼就是靠技術創新去牽引。好在十八大之后,國家強調將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經濟發展的主體,而相信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實,必將會出現更多自主創新型的強企業。” 本次的論壇上,把實體產業回歸與企業創新看成是密不可分的不僅是企業界的共識,也是經濟界的態度。在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看來,實體經濟不僅需要回歸,而且更需要轉型,而保證轉型成功的因素就是需要自主創新。厲以寧還拿喬布斯舉例,他認為喬布斯之所以成功,是集天時(自主創新環境)、地利(產權激勵機制)、人和(優秀的技術人員)三方面因素,在他看來,中國的企業如果想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企業,需要盡快改善天時地利這兩大重要因素。 參與高端對話的還有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作為一家專注空調領域30年的企業,更是經歷了實體產業發展的沉浮。董明珠回顧格力電器的發展之路時談到,能讓格力持續發展,成為空調領域的強企業要素之一就是創新,不斷挖掘用戶的需求,創造更人性化的設備,此外,更要嚴格的把控每一道制造工藝,做一家嚴于律己的企業。 多項事實證明,實體產業的回歸已是企事業單位共同關注和期盼的事情。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更是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這為中國實體經濟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而實體經濟的回歸與發展,也必將推動中國企業的進一步變革和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繁榮。 在總結相關領導的發言時我們發現,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一致認為實體產業的回歸與轉型,均需要科技創新作為支撐動力,而這恰巧與曙光公司16年來從事的工作相吻合。
隨著中國實體產業的回歸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以及政府在此領域投入力度的加強,在十二五期間我們能夠預見,像曙光這樣堅持自主創新的企業,必定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借此勢頭也必然會迎來跨越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