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微信登錄
打開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
掃描成功
請勿刷新本頁面,按手機提示操作
中科曙光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您轉賬匯款,謹防詐騙
您的微信還未注冊
中科曙光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您轉賬匯款,謹防詐騙
您可以同時關注中科曙光微信公眾號
使用微信掃一掃即可登錄! 查閱資料更方便、 快捷!
您已經注冊賬號和
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5年1月
服務熱線:400-810-0466
發布時間: 2024-12-23
隨著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用戶與渠道伙伴的關系不再單純圍繞產品,而是聚焦于用戶體驗和服務,這就勢必會衍生新的生態系統,一些我們熟悉的渠道類型和定義,也將發生偏移。
沒有“包袱”的曙光 設計出更健康的生態體系 每一家企業誕生的使命不同,所以成長的路徑也不一樣。中科曙光集團渠道及戰略合作部總經理劉卓洋坦言,“過去曙光更多專注于數字化的頭部市場,渠道生態是相對比較弱化的,但隨著戰略目標的調整,我們到了渠道升級的關鍵期。” 渠道生態有個不變的真理是:支撐強生態的,必然是強平臺。能夠支撐曙光渠道戰略的升級的,只能是曙光自身的能力升級和市場地位的躍遷。
一方面,曙光自身市場化能力的提升,同時伴隨著規模的擴大和業務的多元化,需要更多的伙伴參與其中;另一方面,曙光市場目標的升級,本質上也等于帶給了伙伴更好的生存環境和發展機遇。
眾所周知,傳統渠道模式存在很多漏洞,甚至有點積重難返的味道,但因為其對廠商銷售業績的價值依然存在,故此長期處在一種模糊地帶,這其實并不利于渠道生態的健康成長。
和傳統渠道層級森嚴的管理邏輯不同,曙光重新定義的渠道體系,由分銷渠道、客戶服務商和城市合伙人組成。這看似完全不搭的渠道伙伴類型背后,蘊藏了曙光哪些有價值的思考?
三種渠道類型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于三種渠道伙伴的構建,可以簡單總結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們希望在保持分銷類型業務可短時爆發和統一化運作的功能作用,同時又摒棄傳統分銷業務中高價倒掛及與項目需求割裂的頑疾,對此我們將定義更有直接競爭力的分銷價格來和市場需求靠攏。”
基于此,曙光并不會設立全國性大分銷平臺,而是會依照區域和產品線兩條主線,來劃分區域分銷商,“我們更希望是在當地有公司主體,有服務能力的伙伴,但并不排除大分銷商的區域分公司等以符合規則的形式合作。”劉卓洋說。而初步規劃的區域分銷商隊伍,預計要達到200家。
當然,這種類型的服務商很大程度上已經與多個品牌的廠家進行合作,但曙光給出的誠意是“打開門做生意,不做任務捆綁”,同時曙光給予的市場空間更大。“我們承諾只要是曙光沒有‘指名’的企業,所有下單都算是渠道伙伴的業績。”劉卓洋說。
最后是城市合伙人,這是指在曙光覆蓋較弱的城市,會選擇尋找當地的合作伙伴一起搭建新的體系。這里的關鍵有兩點:一個城市只選擇唯一性的城市合作人,同時合伙人不區分產品線可代理曙光的全線產品,也就相當于曙光在某個城市的全面服務“代理人”。
從曙光對三類渠道伙伴的定位,也不難看出曙光的“特立獨行”,更為寬松的合作模式,更大的成長空間,并拒絕復雜的渠道玩法,一切以客戶服務為核心,曙光渠道生態的“浪漫主義”就是這么直白和真切。
確保渠道利益 讓伙伴走向舞臺中央
作為渠道生態的“新軍”,曙光的浪漫也在于要打破這些所謂潛規則,真正走到渠道伙伴的“身后”,讓渠道伙伴主導業務,并讓伙伴站到舞臺的中央。
劉卓洋提到了曙光渠道管理上的一個全新的“name模式”:將每個區域的客戶,做成一個公開的“池子”,首先將海量的客戶開放給渠道伙伴去經營。
其次,如何把市場機會做到與渠道伙伴共享?曙光的做法是,真正的把渠道當作客戶,讓渠道經理與渠道伙伴之間形成明確的匹配服務機制。這里的重點是,渠道伙伴可以指定渠道經理或是解除匹配關系,這是一個單向選擇,所有的權利完全賦予了渠道伙伴,實現了倒逼渠道經理做好伙伴的服務工作。
同時,為了保證伙伴服務的質量,每個渠道經理的名下最多可以匹配20家渠道伙伴,但并不區分是哪種伙伴類型。
第三,渠道管理上嚴格規定了客戶服務以渠道伙伴為中心,既不允許渠道經理跳過渠道去向客戶直接報價,也不允許渠道經理直接跳過渠道去拜訪客戶,且每名渠道經理的最終業績,必須是其服務的渠道伙伴的分銷提貨或是項目訂單,將渠道經理的業績與伙伴的權益進行嚴格的綁定。
“我們樹立了一個標尺,就是:寧可有短期的業績損失,也不去搶渠道的客戶。”
事實上,從渠道伙伴的角度,曙光的產品布局和產品能力和業界的其他廠商相比是存在差異化的,因此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互補關系,這可以作為渠道自身業務發展的增量。
而存量型的渠道伙伴,其實可以去思考一個問題:同質化的產品合作,到底要比什么?實際上,在市場上幾乎不存在信息差,競爭已然紅海化的當下,還有什么比空間更重要的呢?
“而曙光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廠商,我們希望當渠道生存空間不夠良性的時候,做一個有的放矢的合作,來支持伙伴的發展,并希望更多伙伴加入曙光,借助曙光提供的市場空間,進一步達成自身的發展。”劉卓洋說。
文章節選自:科技正能量